《长安大学报》  

第01版:要闻

我校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

摘要:

本报讯11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陈志坚就全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彪晓红结合《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对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由校长沙爱民主持。

陈志坚指出,党的二十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干部师生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为干部师生明确了主心骨,提振了精气神;开拓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新局面,为干部师生发布了动员令,下达了任务书,既是学校全面提升服务“国之大者”的行动指南与纲领,也是我们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站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当先锋的方向指引,全校师生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陈志坚强调,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要着力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纲”和“魂”,按照中央“七个讲清楚”的要求,做到全面准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动师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陈志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学习宣传贯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师生中落地生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严紧实”。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二是突出方法创新,兼顾“信达雅”。丰富学习形式,坚持学习分层分类,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方式,切实提高学习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化宣传报道,统筹“时度效”。要扩大宣传面,用活全媒体,推广好经验,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四是促进事业发展,做到“深细准”。要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对照学校“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年度工作确定的各项任务,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用学习成果指导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用实践收获检验学习成效。

沙爱民对全校师生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二是强化组织落实,在迅速行动掀起学习热潮上下功夫。要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做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宣讲巡讲用心用情、新闻宣传浓墨重彩、研究阐释厚积守正、系列活动有声有色。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在汲取力量推动事业发展上下功夫。要切实增强使命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扎实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年度工作确定的各项任务,主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彪晓红从“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抓好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任务要求,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对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进行了安排。

本次会议主会场设在北校区北辰楼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分会场设在南校区北院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正处级领导干部,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以及教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学生党员和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民主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宣传部)

我校参加陕西省教育系统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摘要:

本报讯11月14日上午,陕西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在西安科技大学举行,陕西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为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作宣讲报告。我校在北辰楼会议中心报告厅、第九会议室、南校区北院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设立线下分会场,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处级领导干部、长安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思政课教师代表、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王建利从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的定位和要求、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陕西教育系统落地生根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宣讲。王建利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精确把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期待和厚望。全省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王建利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防范化解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风险,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奋力谱写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与会人员表示,报告主题突出、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对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对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振精神,推动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宣传部)

校党委书记陈志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摘要:

本报讯11月15日下午,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校党委书记陈志坚作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宣讲报告。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彪晓红主持。

陈志坚从“如何认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把握?——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的时代内涵”“如何落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宣讲。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好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陈志坚指出,大会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既是学校全面提升服务国之大者的行动指南与纲领,也是我们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站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当先锋的方向指引。他强调,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彪晓红指出,本次宣讲报告紧扣主题主线,政治站位高、领会思考深、联系实际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学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好宣传宣讲作了很好的示范。她强调,各党支部要通过“三会一课”等载体,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规定动作必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宣讲报告会设北校区北辰楼会议中心报告厅、南校区北院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两个会场。各学院(系、部)机关和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各党支部支委代表和部分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参加宣讲。(党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摘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更加凸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着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着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开展主题宣传教育,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等活动千余场;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学生骨干1.7万余名;积极选树先进典型,195个集体和个人获评“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一年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林启和,投身雷神山医院建设的“00后”徐卓立等青春榜样;聚焦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10万余人次,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表彰120余项;把志愿服务作为激发团员先进性的生动课堂,选拔百余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打造“生命之光计划”

“善行100”等志愿服务品牌,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加强工作研究、深化实践探索,培育了“地球文化节”“交通文化节”“汽车文化节”等一批可示范、可引领、可持续的特色精品项目。学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1项,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79项。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深入实施“三项工程”“三个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教育质量提升,打造“新生教育工程”“一院一品”“彩虹心理”“榜样的力量”“石榴籽”等学生教育品牌;深入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与资助计划,形成“奖、贷、助、勤、补、免、偿”七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育人功能持续强化;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竞赛、沙龙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和水平,70余名辅导员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推进“学生社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智慧社区”四位一体的高品质育人阵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获评全国资助工作双典型(优秀个人案例和优秀单位案例)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心理育人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库。

充分挖掘凝练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行业特色高校育人模式。按照“关键课程”“核心课程”“灵魂课程”标准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名教师分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活动特等奖、二等奖,8名教师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得“教学标兵”称号。开设“交通强国”等7门行业思政通识课,让专业课程变得有情怀、有温度。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7门课程获批陕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组织开展工程专家、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在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等我校深度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场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好专业本领、投身国家建设的理想与豪情。

聚焦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着力构建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十年来,学校聚焦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着力构建行业特色型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以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为牵引,不断加强专业建设,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先后获批1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台《长安大学教材管理办法》,推进教材研究、编写、选用、推广、评优工作,着力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公路学院获评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集体,20部教材获批陕西省优秀教材奖。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智慧教学体系。建成并投用智慧教室、国际化教室49间,开展混合教学、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陕西省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新增在线开放课程123门,6门课程入选“我国首批向印度尼西亚提供的高水平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试点课程150门,3门课程入选陕西高校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学名师培育和教学团队建设,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类育人先进典型。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全面实行弹性学制与完全学分制改革,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走向深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获批国家级“四新”项目17项(其中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3项),省级“四新”项目1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4项。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等各类学会研究课题、优秀成果207项,包括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在内的全国性教学竞赛奖励45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专业素质的一流人才

学校聚焦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专业素质的一流人才。

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聚焦“1234”改革任务(即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一条主线,推进未来交通学院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两项改革试点,开展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教育评价三项改革,构建研究生思政育人、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四个体系),实施思政教育领航、拔尖创新人才能力提升等十项行动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新增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6项,29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省级专业学位案库,46篇论文获陕西省及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深度参与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川藏铁路灾害风险防控等重大项目的科研工作,在工程科研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第一课堂引领、第二课堂提质、第三课堂强能,探索具有长大特色的“制度链、协同链、创新链、保障链、成果链”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切实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专利资助与奖励、创新创业优秀骨干培养、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专项资助等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成果转化机制日趋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不断加强,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创新(下转第二版)

第02版:校园新闻

我校举行陕西省党的二十大精神“马院院长宣讲团”报告会

摘要:

本报讯11月11日,我校在北校区会议中心报告厅举办陕西省党的二十大精神“马院院长宣讲团”报告会,由全省党的二十大精神“马院院长宣讲团”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教授作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党办主任李国光主持。

陈怀平教授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应对风险挑战七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宣讲,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和深入阐释。

李国光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对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一次很好的辅导,也是一次有力的推动。他强调,全校师生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校党委委员、思政课教师代表、学工干部代表和长安星火宣讲团成员代表在线下会场参会,全体纪委委员、纪委专职干部,其他思政课教师、学工干部和长安星火宣讲团成员在腾讯会议线上参会。(宣传部韩月)

踔厉同心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四)

摘要:

公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博: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长大度过了九个春秋,当年从大山中走出的懵懂少年,也即将踏上出国联培的航班。一页页课件,一次次活动,将“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我的心中。求学路上,课堂教会了我什么是思考,学生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我将永远铭记在修远晨读、朝晖奔跑的那一幕幕场景。

过去十年是我成长成才的十年,也是长大快速发展的十年。我们见证了母校从“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迈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见证了校友前辈的身影闪烁在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中,见证了长大师生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勇气与魄力。希望我们能铭记过去十年的成绩,弘扬长大精神,携手并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人生新的华章。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鹏起:我于2014年考入长安大学,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回顾这些年的学习生活经历,母校的发展历程已镌刻到我成长的每一步。这些年里,我见证了渭水校区环境的焕然一新,空调、步行街、校园公交车,学生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我见证了学校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我的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已经建设为国家一流专业;我还见证了学校多个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投用,学校科研硬实力逐年提升。

在学校这个日益发展的平台上,我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到入选研究生支教团,从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到成功获得硕博连读资格,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

水利与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瑜婷:白云苍狗,四季枯荣,走走停停间,我已经在长安大学度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是柿园红了十次的柿子树,是掀起来的齐刘海,是续不起来的长头发,是彩虹桥上多年往返的脚步,是抽屉里从K到D的归乡车票,是网盘里密密麻麻的照片……回忆起“大活”礼堂后台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办公室的日日夜夜,恍然如昨。那时候凌晨四点的月亮和凉透的肉末茄子盖浇饭一样珍贵。在这十年里,1951商业街拔地而起;步行前往明远、修远教学楼的道路,现在也有了“小白”代步。十年里仿佛一切都在改变,但不变的是操场上总有运动的朝气,路上总有晒太阳的猫猫挡路,本部的柿园总能按时红透,还有一直在路上的我们。我的求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这是抵达,亦是新的出发。

建筑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司文虎:一晃之间,与母校相伴多年。得益于学校的厚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在长大的呵护下,我不断修正自身,见证长大变迁。

在渭水校区的本科时光,是我初心的开始,也是我翱翔的起点。在这里,我见证着日新月异的长大,从明远湖畔到鸿远教学楼,从逸夫图书馆到师生服务大厅,从树蕙园、滋兰苑到天行健、小时空,这些都是难忘的记忆。

出于对母校的眷恋和归属感,经过一年的潜心复习,我与母校再续师生情谊,焕然一新的宿舍、教学楼,都让我对母校产生浓浓的敬意。一流学科与“双一流”高校建设平台为我们打造的坚实航帆,在时代的东风中,让我们有做时代弄潮儿的勇气。

一年的硕士生涯,随着硕博连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博士之路已经开启,在长大这片沃土之上,我会珍惜时光、砥砺前行,以昂扬的姿态担当作为、接续奋斗。

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雅琪:从本科入学到现在,我在长安大学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我曾无数次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年轻人应该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做些什么?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尝试:组建团队攻坚创业,搭建桥梁服务师生,走进西部扶贫支教,疫情当前奋战一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支教时一次家访中,学生的爷爷对我说:“国家的政策好啊,要不然我们一辈子都得在赵川的山沟里,住不上这样的大房子。”看着老人眼角的泪水,我越发坚信参加西部计划的选择十分正确,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机会深入扶贫一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在学校的这些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对未来有明确目标的成年人。我们青年一定要扛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干彰显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担当,继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以节能减碳为己任 做有担当的科研人

摘要:

柴油机作为汽车发动机中不可替代的一类,一直以来便具有马力强、提速快的特点,相比于汽油,柴油热效率更高、更耐烧的特点也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柴油提炼后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并且对零部件的腐蚀也较强。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由我校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宇亮指导,吴欣、李嘉旎、郭荣、赵梓彤组成的“绿色畅游”团队经过潜心研究,改进出了柴油增效消烟剂。此添加剂通过提高柴油雾化质量,在为发动机提供强大驱动力的同时可降低排气温度、烟度、气体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减少生成污染物、延长发动机寿命的作用,对我国开展区域复合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他们的作品《“绿色畅游”——节能环保柴油增效消烟剂的设计》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大赛中也获得了全国特等奖。

体验未知     摸索前行

作为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大赛,这条全新的赛道充满了未知。“因为要将产品进行科学的介绍并进行推销,因此对文稿的要求非常严谨,相比于之前的比赛更加具有挑战性。”这是吴欣对这次比赛最直观的感受。在此之前,团队成员参加的比赛多为课题类竞赛,由课题组给定指标,各个团队按照要求高效精准完成即可。此次竞赛却是创新型比赛,从选题到方法再到成果均要求团队成员独立完成。对郭荣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这次比赛真正意义上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不易,让我完成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此前,她虽有过竞赛经历,也收获过奖项,但走出论文海,走进实验室,走向试验场,还是初体验。起初,郭荣连需要测定的各个指标都不清楚,制表、画图也一窍不通,只能靠自己查阅文献一步步摸索。如今,在这些方面,她已显得游刃有余。“我现在起码达到了合格线吧。”郭荣笑着说道。

齐心协力    精益求精

为了能将实验成果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从网络评审、视频汇报到线上答辩的每个环节,吴欣都要求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对材料进行字句斟酌,共同打磨到满意为止。八月中旬,项目迎来了线上答辩,虽然答辩只需要两名成员,但准备的过程却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准备时期,吴欣让队员们针对作品数据和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了数次“模拟答辩”。答辩当天的上午,吴欣通过线上会议和成员一起校对内容,继续完善材料,保证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答辩。

正是由于吴欣的这些举动,团队中的每个人才能各展所长,共同参与到这次比赛中,并收获经验和成绩。作为学姐,吴欣将经验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作为成员,她们也用不懈的努力在比赛中学习经验。双向奔赴,互帮互助,他们成就了更好的团队。

怀惴热情     风雨兼程

科研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取得进展的关键所在。今年大四的队长吴欣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导师的实验室,一路上参与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科创比赛,但始终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面对保研及考研的压力,她也曾一度陷入迷茫。此时导师的鼓励宛如迷茫中的一束光,给予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反正这是你最后能参加的大赛了,就努力去尝试,不留遗憾,结束之后全心投入学业,老师也会全力支持你。”队员郭荣最初也很想参加此次比赛,比赛内容不仅与自己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相关,而她也想通过此次比赛取得一些进步,但巨大的课业及科研压力让她产生了动摇。“李宇亮老师鼓励我们不要犹豫徘徊,尽管放手去做,把比赛当成对自己的一次磨炼,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郭荣回忆道。此后,参赛队员不再纠结于比赛的结果,而是重拾对科研最原本的热爱,以平和的心态享受科研的过程。他们在实验室中一遍遍调整消烟剂的配比,分析记录每一次的实验数据,立志将作品打磨得更加完美。李宇亮也耐心细致地解答队员们的学术问题,关心队员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的科研路保驾护航。“其实最终能获奖还是挺意外的,毕竟我们只是想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并没有太多获奖的心理预期。”结果公布后,吴欣及队员们都惊喜万分。

如今,比赛已经告一段落,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每一位参赛队员的努力、坚持与汗水。相比于耀眼的成绩,更珍贵的是队员们从中的收获与成长。以后,他们也将继续积累经验,活跃在节能减碳的科研之路上,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媛悦王雪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摘要:

(上接第一版)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陕西省双创示范高校”“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陕西省高校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陕西省和西安市众创空间”等,打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创”新高地。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观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着力构建行业特色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持之以恒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出台就业招生联动机制,加强就业与招生工作、人才培养的协调联动;加强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观教育、线上面试技巧和简历提升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引入优质企业进校园;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就业市场;全方位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台账,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价值引领,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基层岗位去奉献青春。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稳定;长大学子主动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40%以上毕业生扎根西部,学校引导基层就业工作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65%以上毕业生投身重点行业、重要项目和重大工程,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著称于业界,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十年间,我校来华留学教育飞速发展,留学生规模不断增大,学生数量从十年前的 200 人发展到如今的 1700 余人,国别近百;留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研究生已成为留学生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留学生管理更趋精细化、信息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也成为我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除专业教育外,我校还注重留学生国情教育,通过文化课程、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让国际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戈普塔、伊力哈穆、英勇等多位校友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国首个公路交通领域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先后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在学位课程英文教学的基础上,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引进专业机构的雅思、托福考试培训师资,面向全校开设语言培训班,每年暑期开设全浸入式英语夏令营,定期开展留学指导、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学生参与海外交流项目和专业实习,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首届105名毕业生中,有出国意向的40位学生均获海外名校 offer,88%的学生赴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QS排名前100的顶尖大学求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初步彰显。

着力推进国家公派留学,不断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途径。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70余项,累计资助经费4100余万元,派出学生2200余人次赴海外交流学习,接收港澳台地区高校300余名学生来校学习交流,学校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确定的全国首批25所优本项目改革试点院校之一。

自2009年起,学校在传统优势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国际班,持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柔性化专业教育,建立了全新的国际化涉外型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交通行业培养了1600余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海外交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踏上新征程,高校肩负的使命艰巨而光荣。长安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奋斗篇章。

(本文资料来源: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团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倡议书

摘要:

全校师生员工:

秋末冬初,正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发时节,也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高峰期。加之校园人群集中、人流密度大,更易广泛流行。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长安大学医院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广大师生要针对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高度重视新冠肺炎与出血热、流感等叠加、交织带来的风险危害,同时充分认识传染病地区性、季节性发作的安全隐患,慎终如始,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属地疾控机构的政策要求,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密切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保持高度警惕,关注各类传染病症状特点

(一)重点关注: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也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充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

流行性出血热有四个传播途径:一是呼吸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引起人的感染;二是消化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误食后可感染此病;三是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者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可感染此病;四是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病后一般可获得稳定的免疫力。

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中国是全世界受肾综合征出血热危害最严重的国家,陕西省(关中地区)为该病的高发区。据统计,西安市2016~2020年出血热共报告死亡病例13例,其中学生2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每年5~7月形成春夏季小高峰,一般认为与家鼠型有关;每年10月到次年1月形成秋冬季发病大高峰,多认为是野鼠型发病。出血热发病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人的活动接触有关。

(二)特别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呼吸不畅、腹泻、头痛、头晕、嗅觉异常、咽痛以及结膜炎等十大症状。潜伏期在1~14天,多为3~7天,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2022年以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数和死亡数有所上升,病毒持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传染性、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为无症状或发热、咳嗽等症状轻微。由于潜伏期较短,少部分感染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时,已在家庭、社区等人群中造成隐匿性传播。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三)需要关注:

1.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低热、痰中带血、夜间出汗、乏力、胸闷、食欲减退等症状。一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气溶胶等传播,易在社区、学校等引起集体爆发。没有明显的抗体保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且感染性强。

3.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或高热、头痛、四肢或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人群普遍易感。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等症状。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从发病前1~2天到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发生水痘。

5.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等,有的患者还可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痢疾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肠道途径传播。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随后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播,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强化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一)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日常规范

科学佩戴口罩,除在密闭场所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勤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等各个部位。不聚集扎堆,保持1米社交距离,确保个人日常防护科学、规范、到位。

(二)保持环境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良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居住、办公环境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必要时可按规范进行消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勤洗晒衣服和被褥等。

(三)注意饮食、锻炼是预防传染病的自我要求

注意冬季饮食,多喝白开水,多补充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病从口入”,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食具、饮水用具要经常高温消毒。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身体受凉,防止因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病毒侵入。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学校在南校区医院建成了陕西省高校首家3A级标准数字化接种门诊,于11月8日前接受出血热疫苗接种登记,有意愿接种的16-60周岁学生及在职教师均可前往登记。

此外,校医院接种门诊常年面向广大师生服务,还可接种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乙肝疫苗、水痘疫苗、23价肺炎疫苗、腮腺炎疫苗、四价流脑疫苗、二价宫颈癌疫苗等。接种预约咨询电话:029-82334652;亦可关注“长安大学医院”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疫苗信息。

西安市也已开通新冠病毒疫苗在线预约系统,师生可通过“西安市民健康”微信公众号或“健康西安公众服务”小程序进行预约。

防范胜于救治,多一份留心就会少一份隐患,存一份在意就会少一份危险。让我们坚定信心,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筑牢校园传染病防控的安全屏障!

长安大学医院

2022年11月14日

第03版:理论

肩负使命任务创造新的伟业

摘要:

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一批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从党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这是一个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值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富有活力,能够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中央领导集体。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全党共同意志,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共同心愿,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奋发有为。前进道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充分表明,我们党无愧为坚守初心使命、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永葆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更好肩负使命任务、创造新的伟业,我们党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集体。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4日)

对『江山与人民』逻辑关系的多维思考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其中的哲理,收获满满。尤其是这段话,使我对“江山与人民”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大法宝

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连,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强大力量的根基所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就是因为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的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总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尽一切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为人民干实事,谋幸福,让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得到实惠,过上好日子。在制定政策时,我们的党总是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并将其作为判断政策好坏的“唯一标准”,力争做到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一旦发现问题,必当立即纠正。

1927年,党领导人民在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为了让根据地农民依法享有土地耕作权,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特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制定的法律条文有失偏颇。比如,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这样做,只是保证了农民有地可种,并没有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渴求。须知,旧中国,农民私有制观念根深蒂固,分配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是不满意的。毛泽东得知情况以后,立即整改,及时纠错。于1929年,又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来代替《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对原有的条文进行了重大修改,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就有效保护了贫农、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这还不够,1931年2月,毛泽东与邓子恢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文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交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这就彻底打消了农民的思想顾虑,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

无独有偶。1941年,共产党在延安实行的征收公粮政策引起了个别农户的不满。毛泽东主席知道后把农户请到自己家中,并准备大枣、沏好浓茶,详细听取农户的苦衷。通过深入了解,毛泽东了解到,现行的公粮征收太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他当面向农户鞠躬道歉,检讨工作没有做好,并责令清涧县和边区政府深入调查,科学处理。此后,政府调整粮食政策,一下子削减公粮4万担,由原来的20万担降为16万担,足足减少了20%。这个事件,引发了边区“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通过“自己动手”,达到“丰衣足食”。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效地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因此党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根据地政权愈发稳固。

大家不会忘记,1948年冬的淮海战役,60万共产党军队对抗80万国民党军队,双方力量悬殊。但是为什么结果是共产党军队以弱胜强,歼敌55万,取得战役完胜?原因无他,就在于有翻身农民的大力支持。整个战役中,“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汽车257辆,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万斤,筹运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整个战役中,我们每一位解放军战士后边都有9位支前民工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无怪乎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会有543万农民倾力支援共产党的军队?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早在1946年5月,我们党就颁布《五四指示》,全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时全面内战尚未爆发。1947年7月,中共中央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得到了解放。为感恩共产党,保卫胜利果实,他们参军参战,踊跃支前,革命热情被空前激发,这一切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淮海战役的胜利,进一步验证了1946年8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所说的话:人心的向背,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赢得人心的有力保证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例如,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同时尽一切可能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困难群体兜底帮扶,尽最大努力促进机会公平。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脱贫攻坚作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并被写入党章的精辟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有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鲜明展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党中央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既是一把尺子,更是一面镜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路线,并随着时代发展建立起了强大的纠错机能和修复机制,勇于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毋庸讳言,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三大差别”短期内难以消除,当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党中央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我们指明了扶贫的方向。他十分关心农村低收入群众,经常深入农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全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山区,那里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还很落后。比如,2014年时,四川凉山州的悬崖村,群众出行、学生上学都要顺着藤梯上下,十分危险;贵州大方县有个光棍村,这个村由于过于贫穷,绝大多数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光棍之多,远近闻名。当时全国仍有7000万贫困人口亟需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下定决心,要求5年内全部脱贫。他反复强调,不要喊大口号,空口号,好高骛远,要对症下药,精准扶贫。要找出每家每户贫困的根源,具体实施扶贫计划。对那些因身体原因无法脱贫的,纳入低保范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当年就有22个省(区、市)一把手向中央立了军令状,5年之内务必解决。中央为此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要求言必行,行必果。为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中央为此拨付了6000亿元人民币,又专门针对农村制定惠农政策。例如: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取消农业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土地补贴、肥料补贴、修路补贴、新农村建设补贴以及农村老年医保等等。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使精准扶贫、低保止贫、困难帮扶落到了实处。目前,悬崖村早已安装了铁梯,人们提心吊胆爬藤梯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光棍村也实现了异地搬迁,很多对青年早已结婚生子……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2年5月12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致力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使绝对贫困人口得到了历史性解决。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掉队”成为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77.9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从1/4左右提高到1/3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至理名言,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民本”思想,到唐太宗的“水舟关系说”,再到斯大林、刘少奇讲到的古希腊神话中大地之子安泰败给对手赫拉克勒斯的故事,无不揭示一个真理:任何政党、任何政权,只要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就必然丧失执政基础,告别政治舞台,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忆往昔峥嵘岁月,成绩可喜;看今朝前程辉煌,复兴在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祖国必然会越来越强大,人民必然会越来越幸福。

党的会议中会场布置的演变

摘要:

关注党的重要会议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即可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各级会议在会场布置上都有一个特点:会场主席台后会悬挂党徽,并在党徽两侧各布五面红旗。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对这种会场布置非常熟悉,但对于为何如此布置,以及会场布置的演变等细节问题却少有人知。

建党初期,因为要保密,会议组织者没有条件布置会场

自1921年7月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中共一直处于事实上的秘密状态,党的会议大都在党员或其亲属的寓所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与会人员的安全。因此,会议组织者没有条件布置会场,而只能尽力改变自己,将自己打扮成商人、学者和学生等,以经商、开研讨会或办补习班等名义秘密开会。因为会议是秘密进行的,会场的布置也就无从谈起。

1927年4-5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武汉国民政府的武装保护下在半公开的状态下召开的。在这种形势下,会议组织者有了布置会场的条件。这一特殊的历史形势使中共五大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布置会场并设置了会场背景的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共产党和武汉的国民政府仍然处于合作阶段,而且会议邀请了汪精卫等国民党要人。因此,在会场背景的布置上,中共五大会场特意突出了孙中山及国民党。会议的组织者在主席台背景墙中间悬挂了三幅人像,孙中山居中,马克思和列宁分居左右。在三幅人像的左侧悬挂着中国国民党的党旗,右侧则悬挂着印有CCP字母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在统一党旗样式前,党的会议多是党旗和军旗混用

1928年6-7月间,142名中共党员齐集莫斯科,在这里秘密召开了中共六大。由于莫斯科的环境相对安全,使会议的组织者有条件布置会场。相比于此前中共五大的会场布置,中共六大会场的背景墙上撤掉了国民党的党旗和孙中山的画像,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置于会场背景的中心位置,然后将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置于党旗的两侧。在六大之后,只要是有条件布置会场的会议,基本上都沿用了中共六大时会场背景布置的样式,在会场背后放置党旗和马克思、列宁的画像。但是,由于受当时复杂险恶的革命形势的影响,中共中央尚无暇顾及党旗式样及会场布置之类的细节问题。因此,在1943年中共中央规定统一的党旗样式之前,党的会议多是党旗和军旗混用,而且旗帜标准不一、形态各异。再者,会场中虽然都会悬挂马克思、列宁画像和党旗,但三者之间的位置也没有规定,安放较为随意。如古田会议、赣南会议等。

党的七大以后,会场布置更多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元素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胜利到达陕北,并于此后逐步安顿下来。但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中央的许多会议只能在窑洞或庙宇中召开,会场比较简陋,基本没有任何布置。

为改变这一局面,并筹备中共七大,中央决定在延安修建一所大型礼堂。在这一背景下,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建成并成为中共七大的召开场所。相对安全的环境使会议的组织者有了更多的条件布置会场。在会场背景的布置上,该次会议改变了自中共六大以来马克思、列宁加党旗的固定搭配,更多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元素。大会主席台背景墙放置了“马恩列斯”的侧面头像。背景墙的中央位置放置有巨型的毛泽东、朱德画像,并在画像两侧各斜插了三面党旗。

在中共七大召开后,党的会议基本上沿袭了七大会场的背景布置样式。1959年后,领袖画像加十面红旗的搭配逐渐成为党的会议普遍的会场布置要素,一直延续到1978年。

195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建的人民大会堂落成使用。其中,在为大型会议召开而设计的大礼堂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会场布置式样:会场中央悬挂国徽,两侧各布五面红旗(共十面红旗)。在经过多次党政会议的检验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布置特别是十面红旗的设计评价极高。此后特别是1966年后,党的多次中央全会及九大、十大和十一大等全国代表大会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上述会议借用了之前的会场布置式样,保留了两侧的十面红旗,只是把会场中央的国徽换成了毛泽东等领袖的画像。这一时期,领袖画像加十面红旗的搭配逐渐成为党的会议普遍的会场布置要素,一直延续到1978年。

中共十二大以来,党徽加十面红旗的组合,成为党的各级会议的必备布置要求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选择之前常用的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而是选择了京西宾馆作为会场。在会场的布置上,此次会议一改常态,没有对会场进行任何布置。

在经历了几次没有会场布置的会议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会场布置上,党的十二大撤掉了会场中央的领袖画像,改挂镰刀锤头组成的巨大党徽,但两侧的十面红旗仍然保留。这一布置使党的十二大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悬挂正式党徽的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使其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党徽与十面红旗的搭配布置会场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都沿用了这一布置式样,从未改变。

党的会议中会场的布置演变,是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小细节。但通过对这一细节演变的观察,我们可以见微知著,感受党的前进发展。一方面,会场布置的演变反映了党的逐步强大。另一方面,会场布置的演变也反映了党的成长与规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北京日报》)

第04版:副刊

且向『竹海』那畔行

摘要: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竹,向来是浪漫与诗意的代名词。轻嗅,便有清雅悠远的暗香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陶然自乐。有这样一座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幸运,一年四季同“竹”相伴相守——它,就是拥有“北山竹海”奇观的粤北小城,始兴。

始兴,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是一座安静美丽的县城。始兴县地处亚热带,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潮湿,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雨稀。多样的气候变化,造就了始兴一年四季迥乎不同的美景,是游客们观光美景、亲近自然、陶冶身心的好去处。

生长在都市久了,会渐渐习惯机器对温度的调节,忘却春真实可感的美妙滋味。而始兴与竹海,一定会让人精神一振,让你的感官短暂地“逃离”桎梏,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始兴的春是温柔宁静的。日光正好,春和景明。恰在此时踏足北山竹海,但见霞光万道、林翠竹青,五十里竹海宛如绵延不绝的画廊,清风徐来之时绿涛阵阵,美不胜收。身畔溪水潺潺,四周山色如黛,更有民居星罗棋布、点缀其间,氤氲着淡淡的人间烟火气。午后时分,来一场春雨,是最相宜的了。常言道:春雨贵如油。北海竹林点滴落雨,仿佛是娇羞可人的仙子掩面拭泪,水汽蒸腾、弥散开来,称得整座林子愈加仙气飘渺、妩媚多姿。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万物勃发的季节,亦饱含着人们对新岁的美好期许和寄望,游客们常常在春的时节携亲带友来此一游,为的是一份相聚的好心情,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学习和工作积蓄乐观、积极的能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春日相比,北山竹林的夏,便显得活泼许多。如若此时到访,欢乐轻松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夏日,蓁蓁茂林,碧水长流,正是阳光绚烂的好时节。微风不燥,竹叶“沙沙”、婆娑作响,似乎是在吟唱一首格调别致的小诗,又好像在跟随风的步伐,演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徜徉在蓊蓊郁郁的竹林,我们能够旁若无人,尽情地感受一派沁人心脾的清凉。放下外界的喧嚣,抛下一身的疲惫,凝神倾听,便能够捕捉到多姿多彩的鸟语虫鸣。这是栖居在北山竹海的信使,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向五湖四海的来客致以欢迎和敬意。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事雕琢,却能够唤醒你心间久违的感动和喜悦。

一径万杆绿,秋风花草香。秋游北山竹海,也别有一番滋味和意趣。天高云淡,漫步在一望无际的绿意中,偶尔会生出恍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慨。秋高气爽,这里的居民也是如秋一般爽朗而洒脱的。他们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让你被一腔热情打动,不忍拒绝留下做客的邀约。若是走乏了,不如择一处农家小坐吧——尽兴品尝主人精心酿造的“鲜竹酒”,感受新鲜清冽的液体滑过喉咙时无法言说的快感。说来,这“鲜竹酒”也有独一无二的秘密。“鲜竹酒”,其“鲜”的含义是,酒是活的,拥有生命力,在砍下竹筒之后,酒品每日衰减,尽快饮用最佳。此竹的生长周期只有一年,若短,则竹味无法深入;若长,则酒液会消失。此外,每根竹子所种的酒量亦有讲究——三节酒,是每根竹子最大的承载量。多了,竹子便会醉忘,此时的酒也就无法饮用了。试想,将60度的米酒注入活竹内腔,在光阴迢递中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让本不相关的两项事物在岁月的发酵下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体,最终酿就岁月的积淀和醇香,岂非一件值得品咂回味的美事?

说到赏雪,冬季的北山竹海无疑是绝佳胜地。对于广东人来说,冬季难得一见的落雪,假使运气好,是能够在北山竹海“邂逅”的。倘若一飘雪,漫山“竹海”就化身漫山“雪海”,冰霜压枝、雾霭弥漫,人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童话仙境,忘却俗事与喧嚣,醉心在当下的圆满自在之境,无法自拔。目力所及,竹身上皆覆盖着皑皑白雪,银装素裹,煞是好看。有些竹子因积雪而“弯腰”成一个优美的弧度,忽而一阵寒风飒飒掠过,风吹雪舞,白雪簌簌降落,犹如翩跹的舞者,漾出迷人的身姿。

北山竹海之美,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融合之美,这与当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政策,和当地居民自觉、良好的环保意识有着很大关系。

春的宁静温和,夏的盎然多彩,秋的妙趣横生,冬的优雅特别......于我们这些前来观光的人而言,北山竹海的四季是令人刻骨铭心的,四季的北山竹海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里也许并不仅仅拥有四季更迭、风景轮转的美,更难以割舍的,是渐行渐远的儿时回忆,是热情淳朴的邻里亲朋,是愈加深厚的岁月底色......且向“竹海”那畔行,愿始兴“北山竹海”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永驻人们心间,永远清雅、浪漫、真诚。

故乡记忆之四:鲍庄

摘要:

四维镇不大,周围的庄子离得也不远。少年的时候,常跟母亲去镇东边的西鲍庄看望婆老太。从四维镇的汽车站往东,过了水利站是丰收河,再往前不远,往南一拐就到了婆老太家。

每次我去,婆老太都很高兴,会专门给我煮糖水蛋茶。这在里下河是很高的礼遇——蛋茶一般是招待贵客或毛脚女婿的。婆老太隆重地招待我这样的重孙辈,很是受宠若惊。

少年时的印象里,婆老太个子不高,衣服齐齐整整,干活轻松利落,家里干净整洁。母亲很尊敬婆老太,她带大了我在大西北出生的三个叔叔,是有大贡献的。

母亲一般会和婆老太讲会儿家长里短,我插不上话也弄不清爽,就在院子里东看西看。婆老太住三间堂屋,厨房在东厢。堂屋不知道什么时间盖起来的,是特别考究的泰州民居式样,青砖黛瓦,淮脊翘山尖。房子的猫头滴水是精工细作的福禄寿禧、文昌化解等图案,精致细腻,这些图案在里下河挺常见。婆老太家的磨檐博山特别出彩,是上好的砖雕。十几米长的磨檐由一块块花纹精美的砖雕拼成。砖雕不大,每块大概有二十多厘米长、十几厘米宽。我会一块一块地仔细辨认砖雕的图案,记得有鹿衔灵芝、刘海砍樵、喜报三元,一水儿的青灰色,看上去素雅沉稳。这砖雕的吉祥,把水乡人的期待刻到了砖瓦上,建到了房屋里,水乡的文化底蕴就在一砖一瓦间纤毫毕现。

舅爷爷在路口有间不大的商店,母亲一般在店门外讲几句话,不让我进去,也不让我接受舅爷爷给的东西。其实那时候,我对小商店里的东西不感兴趣,就想到河边看看舅爷爷的簖网里鱼长大了没有,有没有爬过簖箔的溱湖簖蟹。

有时候母亲和婆老太聊得多,我就会沿着鱼脊似的青砖小道往前走好远。虽然都是尽枕河的人家,但鲍庄的房子和四维镇不大一样,沿着河排成整齐的队列,好像经过了严格的规划。而四维镇常有房屋在一块落址或独垛上盖成一片,房屋密集拥挤。

西鲍庄也叫草楼,我走遍庄子的角角落落,却没有看到一间草楼,也没有一间草房,不知道为何有此名。去的次数多了,沿着长长的巷子走出老远,会发现,东、西鲍庄和鲍南连在一起,在周围算是个大庄子。庄上有鲍南联中,所以我在鲍庄的同学不多,来这儿就为了看婆老太,很少有呼朋引伴的玩闹。一个人沿着河边的巷子闲逛,路边有里下河人家爱种的栀子花和月季花,有袅袅炊烟升起,鲍庄就这样印在了心底。

在西京城的几位叔叔是在鲍庄长大的。当年的生活虽然俭朴困顿,但每当我们聊起鲍庄,都是无限神往和感激。菱风藕韵的鲍庄,淳朴老旧,但岁月的馈赠令人难忘,水乡别样的美也一直凝结在我们心底。

我在西京工作后,有一年秋孃孃和琴孃孃结伴,从鲍庄到西京城来看望奶奶,几千里路背来了鲍庄的斗瓜和焙干的歪歪(河蚌)。斗瓜脆生生、甜冿冿、水汪汪,是里下河水乡才有的美味。秋孃孃在四维镇工作过好长时间,熟悉我的好几位幼年好友。秋孃孃讲起后来的物是人非,我们唯有不胜唏嘘。

人到中年,离乡日久。但故乡依旧,承载着我们如诗的乡愁。

诗词园地

摘要:

石头赞

傅光耀

石之材,不可缺,桥可筑,路可铺。

建高楼,砌基础,久负荷,默无声。

石之韧,丝可成,高性能,广用途。

陋在外,美在内,细观之,妙无比。

经灾变,击成砂,骨还在,气乃坚。

石之佳,品韧坚,精气神,俱可赞。

 

怀与师共游佳会

牛喆

康师卷目千江景,寸荧会友万家灯。

龙凤夺鼎昆山玉,劳歌送君北海鹏。

举子试茶四九地,江山逢才几度横。

少年识彼鸿鹄志,谢门笑视蓬蒿人。

 

临江仙

蔡齐安

漫道前尘萧索,更兼去日彷徨,草横零露婉清扬。由来花谢处,无语泪千行。

曾共芭蕉凉雨,终归苦恨天长。伤心秋后只苍茫。三生须有尽,一诺总无常。

图片新闻

摘要:


(颜子涵摄)

 

图片新闻

摘要:


(梁易炜摄)

雄狮少年

摘要:

在2022年的贺岁档中,由孙海鹏导演,张苗作为制片和监制的《雄狮少年》异军突起,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体弱多病的乡村留守少年阿娟与好朋友“阿猫”“阿狗”组成雄狮小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披荆斩棘的励志故事。这部“无 IP,无流量,无明星”的“三无产品”,一改往常国产动画片仙神魔幻的经典题材与惯例常规,凭借着“自来水军”口碑飙升,以黑马的姿态成功爆款和出圈。

现实主义题材引发普罗大众共情

不同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翻地,《雄狮少年》将故事落地在真实的民间乡土,将视线聚焦于社会底层普通乡村青年的现实生活,他们没有鲜衣怒马,留守儿童的身份使他们倍受欺凌,他们在偏见与压力下坚韧成长,如此的少年在当代,千千万万……

首先,无论是主人公阿娟,还是“阿猫”和“阿狗”,单从人物取名便可见主角人物之平凡。三个留守乡村的少年,作为如今时代背景下较为普遍的底层人物,他们相貌平平、家境普通、性格懦弱自卑、没有突出的能力与特长,连师傅“咸鱼强”评论“阿猫”时都说“要说你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长的不好看。”《雄狮少年》里的孩子们怀有理想,却又不得不在与生活的角逐中拼命挣扎。如此朴素的人物设定不禁使人联想到贾樟柯电影中的小武,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边缘人”群像,“‘小武’们”长相平庸,缺乏能力,偷鸡摸狗却又保持着道德底线。如此的题材选择,现实到不能再现实。

其次,人物的现实际遇引发共情。如果说,影片前半段的拜师学艺只是年轻人追逐梦想时的小打小闹,那么阿娟父母的归来作为分水岭,便将主人公的人物命运拉出了大家的期待视野。父亲的意外受伤成为植物人,使原本瘦弱的阿娟被迫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撑,他背起行囊,抱着狮头,只身闯荡广州,住进了黑暗狭小的下下铺。阿娟如此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际遇,在使众多的中国普通观众感受到惊讶之余,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在阿娟即将外出务工之时,师傅说:“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坚信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阿娟没有认命,在夜晚的天台上,却依旧能看到他举着狮头转腾挪移彻夜练武狮的身影。曾经的病猫如今已有着黝黑的皮肤与明显的肌肉线条,他已经变成了成熟大人的形象。无疑,《雄狮少年》讲述的是个体的故事,但也正如制片人张苗所说:“少年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值得关注的人群,也是一份情感的代表,代表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成长的最初阶段,有非常大的普世性。”这种艺术真实,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中国当下社会的样貌,也使万万千千的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时,为阿娟也为自己挥洒热泪。

影片的最后,阿娟将狮头挂上了高高的“擎天柱”,但他的生活并未因此而改变,导演在此将结尾以一种反高潮的形式处理,阿娟来到了上海继续打工谋生,在高光之后,又复归平凡,展现了一种真实和平淡。

精良艺术水准带来极致审美体验

阿娟在河堤上喊出李白诗的画面,充斥着阳光与汗水,“病猫要崛起,烂泥要发光”的热血感在一瞬间扑面而来……

说到《雄狮少年》的镜头语言,导演孙海鹏谈到,整部影片里的光都在尽量模仿经典实拍电影胶片感,所用的镜头焦距和光圈都是完全按照实拍片标准规律来。的确,《雄狮少年》真实细腻的光影、灵动的狮眼以及根根分明的狮毛使观众们时不时会怀疑起自己是否正在观看一场实景拍摄的电影。炎热潮湿的岭南乡村里,阿娟载着少女一路狂奔,展开了一幅岭南小镇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画卷;繁华的广州市区里,阿娟穿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跑工地、送外卖、送快递,干着多份兼职。影片在强大的 CG 技术辅助下 3D 渲染出的真实环境使观众如临其境。另外,荔枝湾、芳村地铁站等现实场景的二次元呈现,也令对国漫充满期待的观众们感到欣慰与狂喜。

其次是恰到好处的配乐,配合着生动逼真的视觉体验,实现了整部影片区域风格多元化的视听表达。《雄狮少年》全篇音乐约 70 分钟,整部影片配乐融合了民乐、管弦乐,电子乐和传统狮鼓等音乐元素。

阿娟出场时配合了五条人乐队海丰话唱的《道山靓仔》,“‘道山靓仔’伊哟,你为什么穿着你那破拖鞋,‘道山靓仔’伊哟,你还是骑着你那辆破单车……”这首配乐对于体现当时少年阿娟的窘迫的生活状态再适合不过;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阿娟选择只身前往大城市打拼的一瞬间,窗外是朝夕相处的师父和朋友们跟着车跑的场景,耳边响起了《Rollin’On》——“嘿我的伙伴,你可以走得更缓慢……”离别的场面,配上椅子乐团温柔而随性的唱腔,瞬间戳中泪点;而九连真人的《莫欺少年穷》作为《雄狮少年》的片尾曲,“莫愁前路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则对阿娟“上山”、“下山”的命运做出了总结。少年内心的成长过程,少年逐渐强大的过程,也都在歌词中得到了体现。

民族文化内核突破传统表达方式

《雄狮少年》选用舞狮的题材无疑是戳中了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影片将视角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彰显了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奇魅力,也突出了中华崛起的精神气质。

影片中咸鱼小队苦练的醒狮,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因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在民间备受欢迎,在广东地区,每逢喜庆节日或重大活动,必然有醒狮助兴,这个传统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在 2006 年 5 月 20 日,醒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醒狮文化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醒狮精神作为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魂的象征,在影片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雄狮少年》如同一场生动形象的舞狮普及课堂,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了解到关于舞狮的许多有趣知识。例如师父在带领三徒弟前往商店采购狮头和舞狮服装之时,将“点睛”仪式,“采青”的含义与由来,“擎天柱”存在的意义等一一进行了阐释,影片巧妙的将舞狮的基本知识融入进了电影叙事之中。

《雄狮少年》的主创团队怀揣着虔诚的创作初心,每一位创作者都对舞狮文化充满了热爱,通过深入的学习,潜心的创作,最终通过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醒狮文化,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醒狮所体现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出了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

《雄狮少年》的出圈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创造了全新的可借鉴的思路,它提醒着中国动画创作者将眼光投向现实社会,投向需要关注的年轻群体,投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新风潮,在内容、故事和技术上深耕,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

长安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351次访问,全刊已有61839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