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雄狮少年

   期次:第344期   作者:●王一凡   查看:103   

在2022年的贺岁档中,由孙海鹏导演,张苗作为制片和监制的《雄狮少年》异军突起,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体弱多病的乡村留守少年阿娟与好朋友“阿猫”“阿狗”组成雄狮小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披荆斩棘的励志故事。这部“无 IP,无流量,无明星”的“三无产品”,一改往常国产动画片仙神魔幻的经典题材与惯例常规,凭借着“自来水军”口碑飙升,以黑马的姿态成功爆款和出圈。

现实主义题材引发普罗大众共情

不同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翻地,《雄狮少年》将故事落地在真实的民间乡土,将视线聚焦于社会底层普通乡村青年的现实生活,他们没有鲜衣怒马,留守儿童的身份使他们倍受欺凌,他们在偏见与压力下坚韧成长,如此的少年在当代,千千万万……

首先,无论是主人公阿娟,还是“阿猫”和“阿狗”,单从人物取名便可见主角人物之平凡。三个留守乡村的少年,作为如今时代背景下较为普遍的底层人物,他们相貌平平、家境普通、性格懦弱自卑、没有突出的能力与特长,连师傅“咸鱼强”评论“阿猫”时都说“要说你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长的不好看。”《雄狮少年》里的孩子们怀有理想,却又不得不在与生活的角逐中拼命挣扎。如此朴素的人物设定不禁使人联想到贾樟柯电影中的小武,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边缘人”群像,“‘小武’们”长相平庸,缺乏能力,偷鸡摸狗却又保持着道德底线。如此的题材选择,现实到不能再现实。

其次,人物的现实际遇引发共情。如果说,影片前半段的拜师学艺只是年轻人追逐梦想时的小打小闹,那么阿娟父母的归来作为分水岭,便将主人公的人物命运拉出了大家的期待视野。父亲的意外受伤成为植物人,使原本瘦弱的阿娟被迫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撑,他背起行囊,抱着狮头,只身闯荡广州,住进了黑暗狭小的下下铺。阿娟如此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际遇,在使众多的中国普通观众感受到惊讶之余,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在阿娟即将外出务工之时,师傅说:“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坚信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阿娟没有认命,在夜晚的天台上,却依旧能看到他举着狮头转腾挪移彻夜练武狮的身影。曾经的病猫如今已有着黝黑的皮肤与明显的肌肉线条,他已经变成了成熟大人的形象。无疑,《雄狮少年》讲述的是个体的故事,但也正如制片人张苗所说:“少年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值得关注的人群,也是一份情感的代表,代表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成长的最初阶段,有非常大的普世性。”这种艺术真实,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中国当下社会的样貌,也使万万千千的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时,为阿娟也为自己挥洒热泪。

影片的最后,阿娟将狮头挂上了高高的“擎天柱”,但他的生活并未因此而改变,导演在此将结尾以一种反高潮的形式处理,阿娟来到了上海继续打工谋生,在高光之后,又复归平凡,展现了一种真实和平淡。

精良艺术水准带来极致审美体验

阿娟在河堤上喊出李白诗的画面,充斥着阳光与汗水,“病猫要崛起,烂泥要发光”的热血感在一瞬间扑面而来……

说到《雄狮少年》的镜头语言,导演孙海鹏谈到,整部影片里的光都在尽量模仿经典实拍电影胶片感,所用的镜头焦距和光圈都是完全按照实拍片标准规律来。的确,《雄狮少年》真实细腻的光影、灵动的狮眼以及根根分明的狮毛使观众们时不时会怀疑起自己是否正在观看一场实景拍摄的电影。炎热潮湿的岭南乡村里,阿娟载着少女一路狂奔,展开了一幅岭南小镇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画卷;繁华的广州市区里,阿娟穿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跑工地、送外卖、送快递,干着多份兼职。影片在强大的 CG 技术辅助下 3D 渲染出的真实环境使观众如临其境。另外,荔枝湾、芳村地铁站等现实场景的二次元呈现,也令对国漫充满期待的观众们感到欣慰与狂喜。

其次是恰到好处的配乐,配合着生动逼真的视觉体验,实现了整部影片区域风格多元化的视听表达。《雄狮少年》全篇音乐约 70 分钟,整部影片配乐融合了民乐、管弦乐,电子乐和传统狮鼓等音乐元素。

阿娟出场时配合了五条人乐队海丰话唱的《道山靓仔》,“‘道山靓仔’伊哟,你为什么穿着你那破拖鞋,‘道山靓仔’伊哟,你还是骑着你那辆破单车……”这首配乐对于体现当时少年阿娟的窘迫的生活状态再适合不过;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阿娟选择只身前往大城市打拼的一瞬间,窗外是朝夕相处的师父和朋友们跟着车跑的场景,耳边响起了《Rollin’On》——“嘿我的伙伴,你可以走得更缓慢……”离别的场面,配上椅子乐团温柔而随性的唱腔,瞬间戳中泪点;而九连真人的《莫欺少年穷》作为《雄狮少年》的片尾曲,“莫愁前路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则对阿娟“上山”、“下山”的命运做出了总结。少年内心的成长过程,少年逐渐强大的过程,也都在歌词中得到了体现。

民族文化内核突破传统表达方式

《雄狮少年》选用舞狮的题材无疑是戳中了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影片将视角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彰显了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奇魅力,也突出了中华崛起的精神气质。

影片中咸鱼小队苦练的醒狮,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因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在民间备受欢迎,在广东地区,每逢喜庆节日或重大活动,必然有醒狮助兴,这个传统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在 2006 年 5 月 20 日,醒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醒狮文化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醒狮精神作为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魂的象征,在影片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雄狮少年》如同一场生动形象的舞狮普及课堂,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了解到关于舞狮的许多有趣知识。例如师父在带领三徒弟前往商店采购狮头和舞狮服装之时,将“点睛”仪式,“采青”的含义与由来,“擎天柱”存在的意义等一一进行了阐释,影片巧妙的将舞狮的基本知识融入进了电影叙事之中。

《雄狮少年》的主创团队怀揣着虔诚的创作初心,每一位创作者都对舞狮文化充满了热爱,通过深入的学习,潜心的创作,最终通过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醒狮文化,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醒狮所体现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出了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

《雄狮少年》的出圈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创造了全新的可借鉴的思路,它提醒着中国动画创作者将眼光投向现实社会,投向需要关注的年轻群体,投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新风潮,在内容、故事和技术上深耕,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

长安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369次访问,全刊已有61961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