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寻找大兴机场的生命寻找大兴机场的生命灵魂和温度
灵魂和温度

——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我校校友郭雁池
   期次:第313期      查看:196   

去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她不仅是一个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展现我国国家形象的新国门,更成为了大家争相拍照打卡的“新晋网红”。无论是凤凰展翅般舒展的外部姿态,还是集合了结构、建筑艺术及采光功能的造型别致的C型柱,都吸引了众多好奇与艳羡的目光。在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我校校友郭雁池的心里,建筑是艺术想象和实用功能的有机结合,大兴机场的设计建造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命

大兴机场的建设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在这之前,郭雁池和团队成员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决策大兴机场航站楼的建设方案。

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新建成的大兴机场成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国门”。

“新国门”首先体现在功能上的高速便捷,充满活力。已建成的机场设四条跑道,航站区建筑群总面积143万平方米,可满足45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进出港1.26万人次的容量需求;之后将在南侧扩建一座卫星航站楼,以达到承担72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进出港1.95万人次的容量需求。大兴机场位于北京、天津和雄安之间,除三条高速公路外,与城市连接处还规划有多条不同型制的轨道交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站楼共7层(地上5层,地下2层),轨道交通在地下二层设站,地下一层是综合换乘中心,在这里,旅客可以快捷换乘京雄高铁、廊涿城际、机场快线等,实现了机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

除功能之外,郭雁池还有着自己的追求:

“大家都觉得,交通建筑是一种基础设施,功能第一,但公共建筑同时也应是艺术的载体,尤其是机场。可以说,机场是人进入一个城市或国家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或国家的形象气质。所以我们在最初选择设计方案时,也是充分研究比较了多种方案,不光追求功能上的完善,也是对建筑艺术的不断追求。”

以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为起点,沿中轴线向南延伸46公里,就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这是一个冥冥之中的巧合。这给新机场的设计增加了挑战,也造就了很多精妙的设计灵感。比如,新机场在整个轴线上没有任何实体遮挡,保持轴线的贯通;中轴线建筑一般呈对称布局,新机场也完美体现了这一特征,南北指廊将新机场分成完全对称的东西两部分。在已建成的航站楼内部正中心,一幅鲜艳的巨型国旗之下,北京中轴线的坐标标志已成为大家的打卡必选。

建筑的生命力有时来自灵光一闪。2014年底,大兴机场的雏形基本形成,但郭雁池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直到一个设计师在平面图上画了两条弧线,将大兴机场航站楼的四层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并用桥把这两部分的功能联系起来。他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这个建筑物突然就活了,有了生命。同时这个桥也有连接的意思,用友谊的桥梁连通了世界,我觉得这个寓意特别好。”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这座凝聚了设计者和建设者大量心血的新机场终于“凤凰展翅”,以飘逸优美的姿态和充满艺术气息的细节赢得了大众的关注和好评。

灵魂

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既体现在机场的整体构型设计中,也体现在很多小细节的设置上。

大兴机场航站楼五个指廊的造型颇具新意。这个造型的设计初衷是以功能为出发点。整个航站楼有79个登机口,分布在五个指廊,旅客从中心区域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要的时间都不超过8分钟,大大节省了登机时间。

进入航站楼大厅,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八个巨大的C型柱。作为航站楼的承重柱,它下窄上宽,造型有如传统文化中的“如意”;机场整体顶面的网状钢架构曲线优美,疏密有致,如同翻涌流动的祥云;四层国际出发层的两座连接桥,桥身线条流动飘逸,像舞动的水袖和缎带,非常具有美感。

光是生命之源,当建筑与人的生命感受互联互通,它也就拥有了灵魂。机场航站楼内,每一个C型柱都与顶端的采光天窗融为一体,透过一个个菱形的小窗户,一束束阳光倾泻而下,给整个机场带来温暖与生机,就算是一层的国际到港旅客也能享受到阳光的照耀,舒缓长途旅行带来的疲惫。同时,充分的自然采光也有效减少了人工照明的数量,更加节能环保。

与自然的亲近是人的本能,对自然光的追求如是,对清新空气的追求同样是。从指廊端头的门走出去,迎面是一个小小的露天庭院,在这里,旅客们可以悠闲小坐,可以观赏由艺术家创作的景观作品,吸烟的旅客还有专用的吸烟区。五个指廊设有五个风格各异的庭院,每个庭院以一个中国传统元素为设计主题,分别以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中国园命名,让等待登机的旅客享有一片悠闲舒适的露天空间。

指廊端头的公共艺术造型也十分引人注目。如“花雨”作品,一串串洁白的花朵在空中有节奏地盛开、闭合,另一件二十四节气作品,以彩色琉璃构成二十四节气图案,造型别致、色彩艳丽。这些作品既给人以美感,也承载着遮阳的功能,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兴机场每个指廊两侧的候机区颜色都不一样。对此,郭雁池介绍道:

“通往田园的指廊两边,地毯和座椅设计成黄色,通往瓷园的指廊两边,地毯和座椅则设计成蓝色,这样既方便旅客记忆和区分,也给候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候机区的座椅之间,围棋、汉字笔画等造型的艺术座椅也充满了文化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温度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里,郭雁池曾经这样说:“一个机场不像我们想象的,是一个钢筋水泥的冰冷的建筑,这里面凝聚了许多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情感,它会变得有人的温度。”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在大兴机场,很多细节设计都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在母婴室,不光有方便照顾宝宝的操作台、哺乳区、小床,还有专门的宝宝休闲区,可爱的玩偶和丰富的儿童书籍,带给孩子更舒适有趣的出行体验。

卫生间也是让郭雁池较为满意的地方之一。在残疾人专用卫生间里,每一个扶手和栏杆的位置,都经过了反复的考察和试验,还邀请了残联工作人员参与指导,只为给特殊旅客更大的便捷性及舒适度。

“现在都在提倡‘有尊严地出行’,这里的所有设施都要让残障人士独立自如地使用。能够自由决定要不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郭雁池认为。

这里的五层被称为“亲友话别层”,不光有各类餐饮店,还有舒适的座椅和葱郁的绿色植物,旅客和送别的朋友可以温情话别,让告别不再匆忙。

展翅

随着“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理念的提出,今日人们的出行,不只追求交通工具本身的高效,而是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建筑的每一处用心的设计,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的体验。这一问题,自1983年开始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开始,郭雁池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

家在新疆的郭雁池,因为受喜欢画画的父亲影响,以及同学哥哥的推介,选择走出乌鲁木齐来到西安,成为了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前身)建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期间,郭雁池和同学们虽然系统学习了《建筑初步》《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设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但对于职业规划尚没有明确的想法。后来在一本教材中,郭雁池看到了由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设计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杜勒斯机场的别致造型让他印象深刻,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民航设计的种子。1996年,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招聘,从事了9年建筑设计工作的郭雁池应聘到这里,开始做针对机场的建筑设计工作,2010年起投入新机场建设之中。

如今大兴国际机场惊艳亮相,作为总工程师的郭雁池倒显得很平静。有人问:你觉得哪个是你最好的作品?他说:

“我觉得没有最好的,总是留有各种遗憾。一个项目做完就过去了,相比成绩,我更看重的是遗憾的地方,成功之处不一定能复制,但问题通过总结,是能够避免再次发生的,这让我觉得更有价值。”

回忆起在学校的生活,郭雁池觉得,无论是上专业课、画画、上文化课,还是打排球、踢足球,哪怕是周末和同学们一起去校门口吃一碗扯面,都无比的美好。对于在校学生,他最想说的是“珍惜”二字: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多看书,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你的人生经历越丰富越好。”

走在宽敞明亮的新机场航站楼内,郭雁池总是脚步匆匆;在他的身后,人们三三两两徜徉其中,享受着C型柱下缕缕阳光的温暖拥抱。走出航站楼,遥望新机场,它如一只古老的凤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承载着每一位普通人的美好出行梦想,展翅长空,遨游九天。

(冯秋香)



长安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64次访问,全刊已有529776次访问